来源: 时间 : 2018-10-17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陈欣)10月16日上午,省作协副主席龚旭东受邀在毛泽东文学院为湖南省第十七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和第七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他以“无弦琴——文学的艺术境界与作家的自我超越”为题,为学员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文学课。
授课现场
龚旭东是文坛倍受好评的评论家,曾任茅盾文学奖、中国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的评委。他渊博的知识与高深的美学修养使其能够将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在评论风格上独树一帜。在课堂上,龚旭东以“无弦琴”作为一个形象来承载讲座主题。他说,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意味在于内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物质,它应当具备一个形象。文学是一种艺术上的美,它最重要的方面是表现心灵和人性的幽深与广大、丰富与复杂。因而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在于写了什么,而在于通过创造真实的、有意味的、自我而独特的事物来表达这一内涵。纵观文学史,但凡好的作品,其作者的自我认识是深刻而透彻的,在此基础上不断解放自我,同时超越自我,才能真正做到经典。
龚旭东讲授《无弦琴——文学的艺术境界与作家的自我超越》
他认为,一个作家想要完成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必须要具备文学的感受力、想象力与表现力,而这三者实际是一体的,不可分开而论。他以具体文本为例对三者的详细内涵做了说明。感受力是一个作家的素养,它包含了作家对于自然、风俗习惯、人和人性的见识,体现其心胸和视野;想象力是作家的禀赋,是文学才能中的核心能力。文学最重要的命题是如何表现人物与人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掌握写实与变形写出经过作家独特心灵过滤的东西;表现力是作家的功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了它所描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之外,还要看它的语言文字如何组织。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的效果完全不同。好的表现形式,即把最恰当的字句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会更精确、更充分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使其更具说服力。
龚旭东将文学、绘画、音乐杂糅起来,打破了门类的限制,将文学放置于艺术的大背景中进行讲解与点评,拓宽了文学的视野,深入了文学的内涵,讲课过程中频频掌声雷动。
授课老师简介:
龚旭东,1961年出生。1979年入湖南师大中文系读书。曾任长沙教育学院中文系系主任、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现任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广泛涉猎文史、艺术的各个门类,长期从事文学编辑、文化报道策划与组织实施、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尤以诗人彭燕郊作品的编辑整理及研究而影响广泛。编著有《唐宋爱情诗词300首精品》《发现湖南》丛书等,撰写有大量文学论文和评论、艺术评论、散文随笔等,多次获全国与省内各种奖项。策划、主持大量副刊与文化报道,广受读者喜爱与好评。现为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员、出版阅评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等。曾任茅盾文学奖、中国新闻奖、湖南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湖南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等奖项的评委。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