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空降可约平台客服电话_微信8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订制入口_广州高端茶上门

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基层文学刊物激活文学创作的“一池春水”

来源:文艺报 | 杨茹涵 张昊月 王泓烨   时间 : 2025-05-12

 

分享到:

扎根于基层的文学刊物,既是一方水土文化的鲜活注脚,也是激发文学创作活力的丰沛源泉;既是构建完整文学生态的关键拼图,也是记录时代脉动的重要阵地。面对新的媒介和传播格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基层文学刊物如何在发现、培养更多文学新人,吸引、拥抱更为广泛的读者方面发挥自身专长;如何以鲜明的办刊特色,发挥各自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上的独特作用?部分基层文学刊物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有益探索和特色经验。

深耕基层,做好文学新人的“孵化器”

“一份刊物,就是一方阵地、一座灯塔,能聚人气、聚文气、聚士气,推动地方文脉有序传承。”在《牡丹》主编李知展看来,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不仅是地方与全国文学对话的桥梁,更为基层作家、青年作家打开了通往认可与鼓励的大门。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写作者,李知展深知基层作者在创作道路上的艰辛?!八腔炒ё哦晕难У某喑?,坚持写作多年,却因种种机缘未能得到及时肯定?!蔽耍赌档ぁ坊⒒悠教ㄗ饔?,开辟大量版面为基层写作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通过优化栏目设置等举措,持续挖掘和培育青年作家。除传统文学栏目外,杂志还拓展边界,为剧本、网络小说、诗词、图文摄影等多元作品提供展示空间。如2024年第2期,《牡丹》重点推出企业家孙跃成的中篇小说《天地玄黄》。“在编辑与作者的反复打磨下,这部作品兼具传奇色彩与世俗烟火,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外,杂志还为在中短篇小说领域崭露头角的科幻作家庞亚维组织头题小辑,并特邀科幻作家宝树撰写评论推荐。李知展表示,《牡丹》将继续立足洛阳、面向全国,为文学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地方文脉薪火相传。“挖掘优秀作品,推介新人作者,我们始终在路上?!?/p>

《红豆》主编韦毓泉说,注重发掘和培养文学新人,是《红豆》一直坚守的办刊方向。杂志常设栏目“发轫”就像作家的“孵化器”,不仅为文学新人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还会配发名家评论助力其成长。许含章、孙孟媛、董逸霏等作者在《红豆》刊发处女作后,创作热情高涨,陆续推出佳作,部分作品更是斩获大奖或被选刊转载。此外,《红豆》每年还会专门推出两期版面,聚焦广西作者,尤其是青年创作者,进一步加大对广西本土文学新人的扶持力度。面对数字化阅读浪潮和激烈的文学市场竞争,《红豆》在坚守特色的同时,也正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拔颐橇η笤谛率贝奈难О嫱贾锌爻鲆黄绿斓?,让地处南方的《红豆》绽放出耀眼的文学光芒?!蔽へ谷?。

多措并举助力文学爱好者“破土”成长

基层文学刊物的作者从何处来?怎样保持与广大读者的紧密联系,拓宽基层文学刊物的受众面?

《胶东文学》将忠实读者和文学爱好者视为重要储备力量?!督憾难А分鞅嗨锵傅?,为实现“让更多好作品从这里走出”的目标,刊物始终致力于培育基层作者与文学新人。2024年,《胶东文学》发起成立“胶东文学读者联盟”,这一平台成为刊物挖掘基层作者潜力的重要抓手。据介绍,该联盟汇聚了文学氛围浓厚、成绩亮眼、潜力充沛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院校及文学组织机构,通过搭建读者、作者、编者间的沟通桥梁,将文学爱好者转化为创作力量。联盟以“阅读、培训、发表”三大版块和“阅评会、改稿会、公开课、文学烟台”四大品牌活动为运行机制,为基层作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我们会不定期将读者对刊物的建议、对作品的评价择优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胶东文学》发表,以此促进编读往来,助力文学爱好者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基层作家?!?孙晓政说。

《三峡文学》创刊40多年来,始终以“成为区域基层作家的成长园地”为重要目标,注重挖掘和培养基层作者?!度课难А吩又旧缟绯?、主编陈刚表示,《三峡文学》长期设立基层作者扶持计划,通过开办“青年作家专号”“新锐作家”“悦读”等特色专栏,定向拓宽投稿渠道?!罢庑┳ɡ钢饕⒒阕髡叩拇ε?,也选发文学内刊的优秀作品,比如秭归青年作家崔彧的处女作就是在本刊被发现,经编辑推介后,如今已在多家省级刊物崭露头角。”此外,为提升基层创作水平,杂志社搭建了“面对面指导+长期跟踪”的培养机制。编辑团队定期深入县乡、社区举办文学讲座、创作辅导,坚持面对面帮作者改稿,传授技巧,让基层作者获得专业指导。在优化投稿机制上,杂志社开通邮箱、微信公众号等基层作者投稿专属通道,简化流程、缩短审稿周期,确保稿件“快速审阅、及时反馈”。同时,还通过微信群、QQ群搭建创作社群,定期发布主题、分享资源,形成互助氛围,并利用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送基层作者作品,扩大传播力。陈刚始终相信,好作者是“孵”出来的,杂志通过阵地建设、创作扶持、机制创新、线上线下联动等多维举措,持续为基层文学爱好者铺路搭桥,助力他们从“破土”走向“成长”。

打破地域边界,守护文学初心

基层文学刊物有着鲜明的地域属性,它们根植于乡土大地,是地域文化的生动载体,也是基层作者的成长摇篮。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份杂志都有地域性,但办刊思路不应该受地域所限?!薄兜岢亍分鞅喟咎傅?,自创刊起,《滇池》便确立开放、包容的风格,始终践行“搜寻无名作者,向诚实的写作致敬”的理念。他回忆起不久前拜访老编辑米思及时的经历,在对方交予的一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通信中,不乏顾城、食指等如今声名赫赫的名字,这些发黄信件成为老一辈作家和编辑友谊的珍贵见证。自20世纪80年代起,《滇池》积极融入当代文学潮流,为鼓励新人特设“滇池新帆”和“大学生诗页”,于坚、海子的处女作皆在《滇池》发表。近5年来,《滇池》先后推出云南“90后”10人诗小辑、云南在校大学生小说精选辑、云南小说新声、云南大学生小说精选、云南高校诗歌专号等多个专辑,挖掘出众多基层写作者与在校大学生新面孔。谈及文学刊物的当下意义,包倬说:“看见、接纳、温暖、拥抱,成为青年作家成长的摇篮,这是其重要意义之一。我们期望《滇池》如其名,上善若水,是水,也是容器。”

作为全国创刊较早的一家诗歌刊物,《绿风》在培育青年文学创作者方面始终不忘初心。《绿风》社长、主编徐丽萍谈到,刊物没有门户之见,对全国诗人投稿一视同仁,尤其给予基层创作者更多关注。为献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绿风》专门开设“绿风诗会·名家写兵团”栏目,以此致敬无数怀着对祖国无限忠诚,听从召唤奔赴边疆、奉献青春热血的老一辈兵团人?!拔颐鞘贾占岢帧缓衩?、不薄新人’,只要发现好的诗歌苗子,我们都如获至宝,倾力推出。如今不少在文坛活跃的优秀诗人,都是从《绿风》起步的?!蔽?,《绿风》通过创新和调整编辑制度,鼓励编辑积极发掘好稿件,延伸选稿覆盖面,重视自由来稿,多渠道挖掘诗歌新人,为刊物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些创新举措使《绿风》在发现和培养新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24年举办的“绿风诗会”邀请了100多位全国知名诗人及基层青年诗人,“外卖诗人”王计兵、采矿女工诗人温馨、“95后”青年诗人童作焉等都因作品出色而获得参会邀请。徐丽萍说:“《绿风》成长于祖国的大西北,我们始终关爱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诗人,正是因为有一群热爱诗歌、热爱《绿风》的诗人一路相伴,才有了今天的硕果累累?!?/p>

在时代的浪潮中,基层文学刊物扎根乡土,挖掘质朴的生活素材,以包容的姿态接纳每一份创作热情,助力文学新人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相信未来,基层文学刊物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价值,持续激活基层文学生态,让更多来自基层的优秀作家作品被大众看见。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