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空降可约平台客服电话_微信8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订制入口_广州高端茶上门

省儿童文学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儿童文学学会

在不可辜负的童年遇见大伽——两岸儿童文学对谈实录

来源:   时间 : 2017-03-27

 

分享到:

  早春三月,遇见花与童年??缭胶O?,相约大咖对谈。3月19日下午二点半,一场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主办的“唯童年不可辜负——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七楼报告厅举办。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吴双英主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湖南儿童文学界的众多大咖参与了对谈。

  林文宝教授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台湾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作为台湾儿童阅读领域的先驱人物,73 岁的林文宝教授常年致力于加强两岸儿童文学界的交流,积极推动着大陆儿童阅读的推广,是点燃大陆“阅读之火”的第一批人。无论是儿童文学的创作、传播还是学术研究,他都很专业,是儿童文学阅读的集大成者。作为儿童文学的传教士,林老师是有大视野,大智慧的,深受两岸儿童文学界、阅读推广界爱戴,被大家亲昵地称为“阿宝老师”。除了家里的书房外,他在台东还有一个自己的“书库”,他曾把 10 万册藏书捐给自己的学校,现在仍有 30 多万册藏书。

  向来都是“短衣短裤拖个凉鞋”再加上一个布包标配的阿宝老师平易近人,观点十分务实,没有假大空式的套话,直击当下儿童阅读的误区。他的个人演讲一开场就谈到了台湾儿童文学目前的现状——获奖才有出路?;窠笔切矶嗤按醋髡叩哪勘?,也是儿童文学爱好者与出版社结缘的绝佳机会,踏入儿童文学界的敲门砖。他重点提到了牧笛奖和信谊奖,《国语日报》创办的儿童文学牧笛奖是台湾儿童文学童话奖的最大奖项,大陆的童话幽默大师周锐曾获得牧笛奖。信谊创设的“信谊幼儿文学奖”,是台湾地区出版界最具指标性的幼儿图画书征奖活动,陆续培养出图画书界很多中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林老师在谈到图画书的时候,表示2000年以后,图画书才开始兴起,文学作品很难用一种标准鉴定其好坏,针对家长对图画书功能性的疑惑,林文宝教授犀利地说:“图画书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当教材,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一本图画书越有趣,越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林老师建议大家包容各种文化,不以自己的意识为中心。

  林老师通过台湾两本童书谈到了他有关儿童文学的见解:

  1、做个会玩的孩子而不是乖孩子

  林老师列举了台湾两本好的童书。一本是《包在我身上》,这本书曾在深圳十大童书排名中排第一名,作者是林哲璋,其作品自成一格,布满了文字游戏的趣味、天马行空的想象,十分有趣。当下的大众对儿童文学阅读有误解,总认为好的儿童文学一定要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消遣。事实上,好的教育需要大人们重现童年,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会孩子玩。因为会玩的孩子才有变通能力,强背抢记会遏制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对此,林文宝教授的呼吁振聋发聩:“过度认真的教育是灾难的开始。”乖孩子往往被压抑天性,释放天性,因材施教,才是主导。

  2、不要古板地逼迫孩子读经典

  林老师推荐的另外一本书是《大家读老子》,作者是岑澎维。用作者的话来说,阅读这本书拥有的快乐,一辈子都能感受到。相对于一味地照搬《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像《大家读老子》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改写经典,会让经典更具魅力,拉近了经典和孩子的距离。正如卡尔维诺曾闭门三年根据意大利各地几个世纪以来用各种方言记录的民间故事资料,加以筛选整理,用现代通用意大利语改写成适合全体意大利人民阅读、并且便于向全世界介绍的“全意大利的童话书”——《意大利童话》。林老师认为当下的儿童文学也需要用故事性和可读性去改写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

  3、孩子和大人一样拥有娱乐的权利

  孩子和大人一样拥有休闲娱乐的权力,父母不要做一个永远追问孩子期末分数的“面目可憎”的大人,多问问孩子,今天有什么可以和爸妈分享的呢。尤其不要逼迫孩子只学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家长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是从童年长大的孩子,家长们需要童年再现,让孩子过充满想象力的生活。“拐拐骗骗”巧妙地让孩子爱上阅读,不要强迫。对于这一点,小编曾编辑过的《书,儿童与成人》中保罗·阿扎尔中也提到过“儿童们固执地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尽管他们没有能力清晰地描绘定义令他们不喜欢的东西的具体特点,但成人们没有办法让他们相信,一本他们不喜欢的书理应叫他们爱不释手。”毕竟,孩子们只做自己的国王。

  童书出版的趋势有两个,一个是几乎任何一家出版社都在做童书,另一个是很多成人作家跨界写童书。写给孩子们看的儿童文学是有限制性的,它必须具备可读性。林老师由童书出版的趋势谈到了当下大众对儿童文学的误解:

  1、 不了解儿童文学,不了解其真正的定义

  儿童文学并不是只具备文学性。广义地说,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合乎儿童的需求,这样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属于儿童文学。专为儿童设计的字典也是属于儿童读物,也是属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阅读是全方位的阅读,不是只读文学作品的。

  2、 课内和课外不分

  儿童文学阅读如果算课内的话,那么学校需要开设一门阅读课。教孩子怎么阅读说明文、科技文、文学性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图表等。教会孩子怎么去读而不是只教理解。

  3、阅读是各科老师共同的事情

  数学有数学的阅读方式,音乐有音乐的阅读方式,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模式,而不是语文应试教育填鸭式的咬文嚼字。阅读并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是各科老师共同的事情。老师和编辑是一样的,需要心存善良,笑口???。让孩子们感受到爱意,才能快乐阅读。

  林文宝教授以多年心血积累和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的观点。那么,各位参与对谈的大咖与林教授又有了哪些思想的碰撞呢?

  李红叶:大陆和台湾的儿童文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红叶老师表示在2000年跟进国内整个儿童文学的研究中,感觉台湾的儿童文学研究和大陆儿童文学高校不一样,大陆的儿童文学研究集中在中文系,从研究生角度培养。然而,作为大陆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在现当代文学领域和教育界都被边缘化。台湾的儿童文学教育,经历西欧日本的影响,一直走在前面,台湾的儿童文学研究人,特别务实,儿童文学学科建设被承认是独立的学科。针对这些区别,红叶老师想了解台湾儿童文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以及孩子们毕业的去向。

  林教授说,作为儿童文学理论建设的奠基者,他认为台湾儿童文学没什么学术可言,台湾的儿童文学和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儿童文学基于教育儿童的需要。和大陆高谈儿童文学的文学性,谈纯文学的学科理论不一样,林教授不喜欢那种“把你懂的东西说成让你不懂的东西的学术”。他曾经努力,在台大开设了四门与儿童文学相关的课程,让儿童文学成为必修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林教授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先去的地方都是书店。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逛书店和买书永远是最快乐的享受。在此,林老师特意提到了法国人达尼埃尔•佩纳克的作品《宛如一部小说》,其中提及“读者阅读的十大权利”。捍卫儿童阅读权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发自内心的自主的兴趣。

  邓湘子:从台湾驻社区艺术家团体到大陆驻校作家计划

  儿童文学作家、《小学生导刊》主编邓湘子老师风趣地从一段往事聊起了和台湾儿童文学的缘分:2015年年底,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一个七人团队前往台湾考察,邓老师遇到了桂文亚等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让邓老师深感自豪的是 1991年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团体到大陆的第一站就是长沙,当时策划主持的是小溪流的前主编金振林老师。桂文亚老师非?;衬钅谴尉刍?,它架起两岸文化沟通的桥梁。七人团当时给台湾当地社区的小朋友们表演了类似故事嘉年华的节目。七个人全部上场,作家刘慈欣还饰演了一个坏蛋。小区家长们做志愿者,邀请了各地的艺术家,甚至包括北欧、日本的艺术家团体等。孩子们特别快乐。邓老师非常喜欢这种氛围,他谈到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也有走进校园,亲近儿童的驻校作家计划,想请教林老师台湾这方面的情况。林教授认为这在台湾很普遍,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刚有书出来,会去学校做一些讲座,但不现场售卖,先买先读再讲座,这样才有意义,他认为大陆可以借鉴这一模式。

  唐樱:《创作》无征订有报酬,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

  儿童文学作家、长沙市作协主席唐樱老师对台湾的儿童文学很有感情,她94年给台湾的儿童日报做了三年专栏,当时台湾的儿童文学编辑对少数民族的儿童文学特别感兴趣,唐老师是壮族人,她写了很多小时候做过的趣事?!洞醋鳌吩又驹臼浅扇丝?,唐老师接手后,在市委宣传部文联的支持下,变成了不征订、全国唯一免费的儿童刊物。前年《创作》评上了全国优秀期刊,去年又评上了湖南省双十佳刊物,她们的编辑非常有爱心,传递给小读者的是满满的爱,虽然受到很多压力,但本着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她们一路坚持了下来。唐老师特别强调了给小朋友的稿费很高,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林老师对此十分赞同。

  黄亦鸣:释放孩子的天性,在《小溪流》中找到快乐和美好

  《小溪流》是我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三家主要儿童文学刊物之一。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座都是在小溪流杂志发表的。针对目前的儿童阅读状况,《小溪流》杂志主编黄老师深有感慨:“去老虎肚子里旅行”“人能变成凳子”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应试教育看来对写作文是没有帮助的,有些人认为:不能帮助写作文的就不是教育读物,不属教辅,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是点心而不是正餐。但《小溪流》注重的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在她们的杂志中找到快乐和美好?;浦鞅嗵岬?,在91年小溪流举办的笔会中,她们不仅是和台湾儿童文学有了很好的沟通,和新马泰一些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有很好的交流,这些远方的客人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黄主编表示,目前再办笔会有一定的局限,以后会不断努力,架起桥梁,让全球华人作家相聚在湖南,相聚在长沙。她想了解的是台湾的儿童文学期刊杂志的相关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林老师认为,台湾没有一本真正属于儿童文学的期刊杂志,很难办起来,办起来的都是带有教辅性质的。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部分在国有日报上发表,如果作家没有获得过奖项或者没有名气,无处发表。也许需要到某一个时间段,大家才能发现精神食粮是非常重要的。不那么功利。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想象的空间,不一定每个人都需要,但是大部分人都需要。大陆专业的儿童文学杂志报刊很多,他对此很欣慰,在香港,台湾,大陆很多地方都看到大量的引进类儿童文学,中国简直就是儿童文学的联合国,中国的儿童文学没有真正的自己,外面的什么都好,一些评选的排名大部分都是国外的,针对这些现象,林教授向大家发问:“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做什么呢”。

  在分享会的最后,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吴双英总结道,非常感谢林老师的真知灼见,为了各个领域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今天的对谈邀约了高校研究理论的专家,也有从事出版实务的出版人,大家收获都很多。正如林文宝教授所说“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领域,出版交流一直是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出版过林文宝老师和汤素兰老师共同主编的《两岸儿童文学经典共读丛书》,选取大陆、台湾两地的儿童文学优秀之作,通过对比阅读,不仅寻求异同之处,更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交流。

  两岸一脉相承,文学作品是最好的交流。童书,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最紧密最有成效的重要文化板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一直践行这个理念。台湾有个享誉全球华文圈的“儿童文学桃花源”——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以林文宝老师为代表的他们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人。希望今天这一场干货满满的春雨让湖南的儿童文学花繁叶茂,愿儿童文学滋养当下的孩子和曾经的孩子,筑起湖南儿童文学热爱者“理想和梦想的桃花源”。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