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空降可约平台客服电话_微信8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订制入口_广州高端茶上门

文化研究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化研究

周立波的文学创作生涯

来源:   时间 : 2015-07-22

 

分享到:

  立波首先是一个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然后才是一个作家。立波从来没有把这个地位摆颠倒过。他说:“我的笔是停不了的,这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许多同志说立波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这并非过誉之词。他天真乐观,总是以微笑看待生活,从不为抚摸自己的伤痕而叹息,也很少炫耀自己的才华而表露自满。他不务虚名,不追求名位,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勤勤恳恳地埋头写作。他有书生气,而又天真得可爱。他没有半点虚假,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弱点,总是把自己孩子似的坦率纯真表露在别人面前,这是立波最宝贵的品格。立波在他的作品中,曾经一再用亲切的目光去观察并描写过牛,在党和人民面前,立波确实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立波创作生涯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对立波的创作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在座谈会之前,立波是延安文艺界最早下乡的少数人之一,但毕竟还缺乏明晰的认识。他自己回忆当时的情形是:与老乡同住一个山坡上,“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这虽然说得有点过分,但也是真话。座谈会后,他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受到启示和教育,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前进的方向更明确了。他投身到火热的群众斗争中去,坚决走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1944年冬天,以王震同志为首的三五九旅南征,他主动请缨,随军南行。在立波的性格里,已经熔铸了不可战胜的顽强而又无限乐观的精神。他总是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自己背上解放军战士的背包,从不骑牲口,他用两只脚徒步走了七个省的广大战场。解放战争时期,他也是以同样的工作精神深入东北农村,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他又怀着极大的热情,深入农业合作化运动,从北京回到了故乡农村,先后住了十来年。他长期地坚持深入生活,珍视和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执著,不加更易,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一位三十年代就活跃在文坛上的老作家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又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啊!

  立波深入生活,他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特殊地位,作生活的旁观者;而是首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一名战士的身份出现,做到真正与群众在生活上、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在湖南农村,年已半百的立波,和农民一道耕田、锄草、挑泥、晒谷、种树、施肥。他说,“心需要用心换的”,他与劳动人民真正做到了知心、交心。正因为他能投身于群众的生活激流之中,不断地从群众生活中吸取激情和素材,获得创作的源泉,他才能写出气势磅礴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艺术上更臻成熟、风格特异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及其他作品?!侗┓缰栌辍泛汀渡较缇薇洹氛饬讲棵鳎虼诱娣从郴虼硬嗝媸阈戳伺┐宓耐恋馗母锖团┮岛献骰硕?。立波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农村所进行的两次伟大的历史性社会变革,在某种程度上概括了我国亿万农民,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所走的主要战斗历程。第二部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虽然还在进行中,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原则下,正在不断改变和丰富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但是,这部作品无疑是已经丰富了、增添了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画廊的内容和色彩。

  立波的创作力是旺盛的,随军南下后,他原计划要写一部记录那次可称为“新长征”的长篇小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更兴致勃勃地准备动笔,无奈因病魔缠身,未能完成这个壮志。但是,他在病榻上所写的《湘江一夜》,正是这部未完成的大作中的一件珍品。

  立波十分赞赏赵树理“朴实无华,言无虚假”的风格。也可以说,这正是他自己正直的人品和文品的写照。50年代后期,文艺创作和评论越来越受到“左倾”思潮的干扰,在批判所谓“中间人物论”的评论中,立波也多少受到牵连。立波比较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他不满粉饰生活的虚假浪漫主义,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来不搞从无到有的蠢事”。他认为,“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的,一定要写,不写就不是现实主义”。在中国作协1962年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他赞同邵荃麟等同志从当时实际出发提出的文艺创作要正确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在写好英雄人物的同时,要写好中间状态人物的正确主张。由此而被说成是宣扬“中间人物”论,是错误的主张。连当时这场论战中的某些正确观点也被一概当作右倾言论加以否定了。

  立波一生勤奋努力,好学深思。他常用“闻鸡起舞”的故事自勉规人。他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勤奋的学者。除了小说创作外,在散文、报告文学、文艺理论、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都有所贡献。他广博深蕴的中外文化素养,给他的创作影响甚大。应该说,立波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得力于他的生活之源远,也受益于他的文化素养之流长。许多当时在延安鲁艺听过他讲课的同志,无不感受到他的教益。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