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空降可约平台客服电话_微信8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订制入口_广州高端茶上门

文学课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学课

梁瑞郴:文学题材的选择与开掘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15-02-05

 

分享到:

  

    梁瑞郴,1954年1月出生,男,汉族,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文创一级。1972年参加工作,曾在永兴县“五七干校”当知青。197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先后任涟邵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涟邵工人报》社长、《文学风》主编、省作协办公室主任、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省作协秘书长、专职副主席。现为省作协副主席。创作文学作品三百万字,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集《一万个昼与夜》(合著),散文集《雾谷》、《华夏英杰》、《秦时水》、《欧行散记》、《毛泽东题词趣谈》等,并有语文研究、文学评论等作品。作品获省以上文学奖二十项,其中散文《远逝的歌声》获全国乌金奖,散文《雾谷》获全国副刊优秀作品一等奖。


  梁瑞郴:我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毛泽东文学院的建设上,也就是青年作家的培训上。我一直觉得文学的后继,文学的希望在年轻一代,我们所谓的号称文学“湘军”,如果没有后续部队,这个所谓的“湘军”可能在某一个时间就会嘎然而止,所以我们欣喜的看到湖南中青年作家班办到13期,而且又迎来了新疆作家班第3期。

授课现场

  我介绍一下新疆作家班的由来。这是2011年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会议期间,我们正好跟新疆分在一个组,也就是我们两个省区的作家团在一个组讨论,当然在新疆有很多的朋友,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新疆就反复提出一个要求,说湖南有毛泽东文学院,新疆能不能够跟湖南合作办班。好几年我在云南跟新疆自治区作协副主席董立勃就聊到这个班的事情,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正好两个代表团在一起议论的时候,后来新疆日报到驻会地点采访我和唐浩明主席,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我也谈到每年为新疆作家办一个班。第二年,我们湖南作家代表团又到新疆考察,这次新疆的书记,春贤书记接见了湖南代表团,我跟春贤书记汇报的时候也提到了为新疆作家办一个作家班的事情,就那次正式达成协议,每年办一个新疆作家班,基本的来由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我们帮助新疆,文学、文化的交流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文学的流派、风格的作家来交流,我相信新疆的大漠文化,边关文化同样给湖南湖湘文化带来新的东西,所以从新疆的作家身上可以吸收到湖南作家无法体会到的营养,所以这种合作是双赢的。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讲我所讲的题目,在这13期的作家班,我每一期都上了课,前两期讲的课是“文学的力量”,新疆的同志也反映很好。但是我考虑到一个问题,当前的文学界,包括当代的青年作家跟我谈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在文学创作中选举题材,这个题材是否有大小之分?是否有优劣之分?这样的问题我经常碰到青年作家跟我提到,跟我讨论,所以我逐渐的感觉这个问题可能是文学创作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所以我这期选择这个题目跟大家讨论和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也非常的希望能够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在这个方面的体会。

  我先讲一个事情,今年的9月份我到了湖南的邵阳市,邵阳市的武冈,现在是武冈市了,20年我去了三次,1994年、2004年、2014年每隔十年去一次,这三次我都去了一个地方。这次又有一个朋友请我去了一个在小河边上的鱼粉店,那个店子还是我20年前吃鱼粉的店子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的变化,恍如隔世,好像到了新的一个桃花源,那个地方20年没有变。我问朋友,这个米粉店体制没有变,还是国营的米粉店,从解放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变的鱼粉店,那个鱼粉店的生意好,人络绎不绝,要排队。我一边吃鱼粉,一边跟朋友说,这个鱼粉这么好,现在都是讲连锁、搞品牌,这个鱼粉完全可以走出武冈、走向全国。我8月份到了吉林,名人酒店就是湖南搞的,把湖南人的剁椒鱼头带到那里,你们也可以这样做。朋友说不能开连锁,因为这个米粉是专门的这里的水做的,是现做现下的,必须井里的水来做,这个东西可能就无法复制,之所以不能办连锁,全国各地开连锁店,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没有这个井水,这个鱼粉是不可复制的食品。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文学作品,想到我们的经典,从这个话题我开始想到我们文学作品的题材,它确确实实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现在没有所谓的题材之分,任何题材都可以写出好作品,大作品。这个话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错,但是我们如果细细的想一下,如果从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来看,文学作品的题材完全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有优劣之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作品能够成为经典作品,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复制性。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学经典?现在是泛经典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崇尚经典,我们离经典越来越远,我们这个时代是快餐式的文化,快餐式的消费,快餐式的文化,而且随着网络的兴起,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读长篇著述,人们也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去阅读所谓的经典。但是我想我们作为一个作家,我们应该深深的感到这是时代的悲剧,这是时代的悲哀。因为我们身处在这个中间,很少去想这个时代与我,我们深处这样的时代就好像我们身处在庐山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麓山有很多种的说法,经典需要经过500年的沉淀,才能确定是否是经典,这个比较严格,我个人这么认为经典主要是看它传播的时间,传播的空间,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来确定是否是经典。什么是经典?特别是我们搞文学创作的,浩明主席讲了一个观点,作品的高下、优劣之分在于我们眼界的高低。那我们一个作家,我们吃的是垃圾食品,我们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吸收的营养应该是经典,在四个方面,时间、空间、广度、深度,至少要有100年的时间来认定经典。100年之后人民还在阅读这个作品,还在谈论这个作品,还在评论这个作品,那毫无疑问肯定是经典。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它在不断的淘洗,淘洗的不仅是专家,包括受众者,广大的读者,多少只眼睛不断的淘汰作品,最后留下来的肯定是经典??占洌占渚褪枪惴盒?。

  2008年我们作家代表团去印度,在印度的时候跟印度文学院,印度没有作家协会,文学院就是作家的最高机构。在这个文学院里座谈的时候,来了印度的文学界顶端的人物,有很多大学的教授,非常遗憾,遗憾的是中国在印度的了解度、知名度很低,特别是当代的作家,印度对我们的当代作家几乎是一直空白。我们现在的作家里面仅仅知道鲁迅、郭沫若,偶尔有人提到巴金,在现代他们知道顾城,铁凝主席他们都不知道。经典《西游记》他们知道。我跟铁主席说加强翻译,印度因为没有翻译作品就不知道我们的作品。印度不了解中国的文学,中国不了解印度的文学,在空间上,经典的传播范围应该是非??砉愕?,当然包括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中国老百姓,走进乡间田头的作品有没有?有,《西游记》《水浒传》。

  经典是我们文学创作的一个标杆,是我们的一个参照物,我们作品的好,或者差,优还是劣,用什么衡量?我们要用经典,我们说这个经典并不是说要写出经典作品?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每个搞文学的人,特别是青年作家一定要有比较高的标准,时时在心头有一个参照物。

  弄清楚经典之后,我们再来谈文学作品的选材和开头。经典作品之所以成功,包括的因素方方面面,但是在题材和开头方面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把经典作品的这类选材成功的归纳为九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来探讨。

  我个人认为从古今中外的作品来看,第一大主题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爱情的主题,当然这个东西是非常浅显的东西,我们都要回归常识,而对常识我们走得很远。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孔雀东南飞》,《梁祝》,《天仙配》,还有屈原作品里的《湘夫人》。屈原在湖南生活了20年,对湖南的风俗很熟悉,就是舜帝的两个老婆,舜帝死了之后,两个夫人不远万里来追寻君王,然后在洞庭湖遇到风浪,最后她们也死了,划作山,她们的眼泪形成了斑竹。这是非常感天动地的故事,还有《杜十娘》。

  现在有一个作品跟大家来谈一下,就是《红楼梦》,这个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搞文学的人不可回避的作品。这个作品从近现代以来形成红学的学派,考古派、考证派,质疑派等?!逗炻ッ巍肥谴碇泄诺湫∷道镄窗樽罡叩淖髌?,过去最重要的一种说法就是自传说,《红楼梦》就是写的曹雪芹本人的生活经历,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把《红楼梦》看成是自传说,就绝对降低了《红楼梦》的品级。这个作品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从头至尾的贯彻,如果仅仅是淄川说,把这个作品陷入了自然主义状态,现在有一个说法我完全不同意,生活比文学更精彩,这是错误的观点,这个观点很容易不攻自破,如果生活比文学更精彩,那何必去读文学作品,还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去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我个人认为文学比生活更精彩,精彩就在于他把生活的内容全部的概括、提炼、抽象,从而使这个作品具有一种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的地方。作家没有办法比生活穷尽,但是作家在某一个生活方面进行提炼、概括的时候,那肯定比生活更精彩,如果《红楼梦》仅仅是自传说的话,就降低了作品的典型性。如此来说很多人就可以写作品,很多人可以写《红楼梦》,很多人的生活经历也丰富,如果仅仅还原于他的生活现在,那作品中很多想象力的深刻含义、意义的情节细节我们就无法理解。所以我个人一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现在有一个说法,在这个方面,世界上有两部最伟大的作品,一部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外一部作品就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里也写了爱情、战争,当然是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在战争中涉及了许许多多的爱情。

  所以说世界上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的就是《战争与和平》,但是《红楼梦》的时间更早。

  我们来看一个短篇《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大家都知蒲松龄,他老家在山东淄博的蒲家庄,在庄东头就有一个小亭子,为过路客人休息的地方,叫做柳泉亭。蒲松龄要客人说故事,他就总结起来,成为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如果我们读《聊斋志异》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聊斋志异》里面写着很多鬼怪神狐,特别是这些鬼怪狐仙里面女性最多,现在有人研究《聊斋志异》是中国男人最幻想的情人的标志,因为在《聊斋志异》里面都是读书的书生,赶考的书生在灯下读书的时候,来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红袖天香,一到早晨美丽的女子就走了。古代的男人最理想的,不打扰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反映的是社会的污浊,人间不如地狱,人不如鬼,鬼是有情有义的,也是从爱情的角度来写。我们从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里看到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常写常青,这个作品不是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不是写给一群人看的,而是人类共享的作品。我不知道大家读不读这个作品,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有一些作家没有读的话要补这个课,在书店里面这类书印得多,但是读得少,不去读经典,其实这是我们作家最好的食材。

  这是第一类题材,从爱情主题里选择。第二类题材就是有家国情怀,中国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从《离骚》专著,这是第一部专著,也是中国最早的第一部长诗,如果我们读过这个作品,这个作品里写到很多香花美草,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0岁就当了大夫,这是很大的官,可以出入君王左右,但是人品端正,在楚国受到一些小人的围攻、谗言,所谓职高活寡,所以两次流放,最后在湖南的汨罗江,非常小的江投江。他这个投江,有人说屈原不是爱国主义,楚国是小的国家,他身处在这个国家,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很多人没有建立国的概念,所谓朝秦往来,很难像屈原这样的忠于君主的人,所以屈原世世代代的影响着我们,不仅是文学,还有中国人,所以屈原的出现是世界上的奇迹,专门为一个人设立一个节日,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因为他为国而死,这是国家的概念由此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里面,屈原的《离骚》就是深深植根于家国的情怀,所以他才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一代一代的传诵,屈原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世界的文化名人。

  《岳阳楼记》如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很深厚的家国情怀,如果没有这两句话,岳阳楼绝对不会这么出名。作品无论前面写多少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我写了一篇《登岳阳楼记》,湖南的文化为什么是湖湘文化?有一个洞庭湖,有一条湘江,这是湖南文化的摇篮,洞庭湖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来写它,洞庭湖的文章很多,诗歌很高,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有文化的洞庭湖,湘江也是让很多文人流连忘返的江。一湖一江所表现出来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所以我们湖南近代史上,现代史上产生这么多大人物,特别是政治家、军事家,原因就是湖南的文化,湖湘文化的家国情怀,一代一代的熏陶,在近代才能够爆发。所以这种作品在我们当今,我们现在淡漠了,现在流行文学作品就是玩,大家笑一笑,文学不要那么沉重,当然不可以,不可能中国作品全是经典,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全部停留在低层次的低水平的玩玩的文学里,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现在解说我们的作品,有多少家国情怀。我们在观念上无法超越古人,有时候共产党的观念还不如范仲淹的观念,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在是“先天下之乐而乐”,现在那些高官哪些有忧国忧民的意识?这也是文学作品经典成功的原因,也是我们作品非常缺少的。大家千万不要被一些观念所迷惑,非常鄙视,现在还讲什么爱国?这个时代可以玩,把严肃的东西一下子化为笑谈,而把那些很严肃的东西缺乏思考。

  第三类就是家族的史记,写家族,我们来看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很多藏品,新疆作协的赵主席说新疆的长篇小说之类的,现在是长篇小说最繁荣的时候,也是长篇小说缺乏经验的时候,几乎很难找到经典,经典需要时间来考验,但是我们当代人物有时候能够感受到哪些作品,不是我们的眼光很高。我记得当年读到《白鹿原》,我的第一反应这个作品今后可以走很长的时间,现在看这个作品确确实实还在接受时间的考验,这个时间的考验上层建筑的变化来考验这个作品,也可以感受到有一些作品走得很远,有一些作品无论评了什么奖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前两年华中师大从第一届到第六届评述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有很多的作品评了奖之后让人重提的机会很少了,矛盾文学奖不管是什么,毕竟经过了很多专家的一种筛选,一种认定,不能说是最好的,也可能是当今文学界比较好的作品,但是作品完了之后,就很少有人提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但是有一些作品我可以感受到,比如说《白鹿原》,中国写家族的作品经典很多,清代开始写家族的多了,近现代是写家族史记的作品多了,比如说巴金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家》《春》《秋》。巴金的生活经历跟曹雪芹有相似之处,他也生活在大家庭里,兄弟姊妹非常多,家庭非常富有,他的大哥就像作品里的大哥是一样的。巴金从出家,离开家乡之后到死都没有会他的老家,不愿意回四川,也不愿意回故居,是什么原因?值得我们考究,他非常的憎恨他的家族,不是不爱他的家人,而是旧制度里,他的家庭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大家庭的人之间的互相侵占,感情的纠葛,巴金是比较同情家里的下层人的悲惨,他看到了很多悲剧?!都摇贰洞骸贰肚铩肥歉菟彝ヌ崃兜摹?/p>

  国庆节期间我到了安沙,当地的某些领导想拍朱镕基的马屁,搞了个故居,并有意渲染朱镕基是朱元璋的“本家”如何如何。朱镕基的家族是朱元璋的后代,祖籍在安徽,他的曾祖父非?;嶙錾猓浅ど呈械拇蟾晃?,但是朱镕基是一个遗腹子,在大家族里受到很多的歧视,也看到了家族的种种,所以他根本不认可这个故居,长沙县从来不提这个东西,我说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

  家族题材这类的,往往是自身经历比较多的,写起来得心应手。在这之后还有老舍的《四世同堂》,写小胡同,北京沦陷期间的故事,这个我就不多介绍了,这也是以家族成为经典的。还有周家和鲁家两个家族为题材的作品,当然这是话剧,但是它的文学性非常强,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品。

  还有陈忠实的《白鹿原》。陈忠实受谁的影响?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柳青,他说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读到《山地弯》现在很少读这个作品了,现在所谓政治因素的影响,你回到这个作品,那个语言无法比较,无法追上去,那里面的人物的语言是篱笆里生长出来的语言,又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非常好。陈忠实读了他的小说夜不能寐,从此走上文学的道路。我在毛泽东文学院这么多年,也管了这么多年,我经常回过头来读这些作品,因为你是所谓的老师,别人求教你,所以我要多读作品,但是有一些作品我读不下去,而不是语言,有一些题材是生活无奇的。有人说飞机场的机场里的书95%是垃圾,当然有一些偏激。生活中大家被一种观念所左右,生活中一些非常零碎的,琐碎的东西进入作品中,读起来无味。作品必须要有模式化,有一些作品给我看,读起来差不多,写阳光,写青春,写约会,没有模式化?!栋茁乖氛飧鲎髌?,我当时读的第一感觉是心潮澎湃,这个作品颠覆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写家族、写阶级划分的很多东西。陈忠实的语言就是朴实,就是写秦腔,他也善于唱秦腔,他的语言就是陕西800秦川的感觉,又有艺术,家族里的骄子,在语言说两个家族,其实是一个家族,后来变成两个家族,白家和鹿家,争夺一块田地的统治权。

  家族类的题材,我个人认为有可能作为经典的东西,当然不是题材绝对论,如果你光有题材,没有其他的语言,没有其他方面也不行。

  第四类,我觉得是战争题材,人类的存在,我不是非常乐观,我对战争,人类的存在,现在看新闻地球上没有一天停止了战争,没有一天停止了硝烟,你看哪一天没有战争?想要这个世界安宁,这个世界不安宁,人类的存在,尤其是资源的缺乏,战争必不可少,没有办法?;孟胝秸挥?,可能几乎很难。写战争古今中外的作品多,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个作品是18世纪,实际上就是写俄法战争,法国是以拿破仑为代表的远征军,《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17年的历史,从1807年开始写起,他写的战争场面非常大,写了四大战役,同时又交织着家族史,有四大家族,四个贵族,他写1千多个人物,许多人物栩栩如生。所以后来列宁对这个作品有一个评价,我认为这个评价对《战争与和平》非常恰当,对政治家、军事学家、思想学家、宗教,反应俄国的社会还要全面得多。这个作品是以战争为主线的作品,通过战争把四个家族串联在一起,把人物串联在一起。和平时代之后,贵族每天花天酒地,贵族的糜烂生活又过了好几年,过几年战争又开始了,到最后的俄国保卫战,这个作品的时间段就有两个部分的内容,重点是以战争,这是非常成功的。俄国作品,大家如果读俄国作品的比较多,就知道战争题材非常多。

  中国的小说《三国演义》,这个作品家喻户晓,这个作品我从小学开始读,上课的时候如果是我不喜欢的课程就偷偷摸摸的看这些作品,经常被老师没收。写战争,写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里所反应出的人情、政治。比如说淝水之战等,战争的场面写得多好!我们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概括伦理。古代的战争是冷兵器时代,可能好写一点,现在是飞机大炮,很难写。现在文学作品里写战争确实不好写,我不知道谁有这样的水平,我们进入了这样的时代,已经远离了冷兵器时代,那时候有军歌铁马。战争题材的作品,关键点最后还是到人,战争的场面无非是突出人,《三国演义》通过各种战争突出关羽等人物,成为非常成功的范例。

  现当代很少写战争了,现在写战争都是写抗日的,抗日剧是非常好笑的片子,我不是看,但是还是有一些好的作品,是不是能够成为经典?有一些作品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小规模的战争写得非常好,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短烙位鞫印芬残吹猛?,这里炸碉堡,这里炸铁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面,在战争里面规划人物非常强,我个人觉得这也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作品。

  第五类奇侠异人,这些作品从《史记》开始,《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重要的文学作品,鲁迅说它是无韵之《离骚》?!妒芳恰沸戳撕芏嗥嫦酪烊?,这些人为他立传。陈胜吴广就列入在“世家列传”,农民起义的领袖,司马迁也列入了世家,跟孔子一样的列入世家。《水浒传》,写人物,在这么短的篇幅里面塑造了这么多人的人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水浒传》的影响力非常大,直接影响了政治、宗教,历代统治者把它列为禁书,原因也在这里。这个作品不仅是老百姓,知识分子也喜欢看,我们要认真研究这类作品进入我们的题材,它能够成功,能够成为经典,能够成为一代一代人去读。而且我们现在的作品里面,鲁迅的作品就是写的一般人,孔乙己就是不一般的人,有身份的人不在咸亨酒店,他是唯一穿着长褂喝酒的人。写这个人在那个时代非常落魄的知识分子。包括《祥林嫂》,《九斤老太》,还有《阿Q正传》,很多人认为阿Q是民族的劣根性的集合体,把中国的国民的劣根性全部抽象的集中在这个人身上,他的可笑和可悲,这类作品我个人是奇侠异人。

  第六类题材,是一个时代的巨变,把时代的巨变引入文学,作为文学的题材,这也是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时代的巨变,这类的作品比较多,比如说《隋唐演义》,中国研究古典小说的人非常关注。这个时代巨变有一个诗人我们大家都知道,杜甫。他的好朋友帮他盖了一个草堂,在那里他写了很多的作品,很多的作品都是流离颠沛之中写的,安史之乱。很多人认为李白诞生在安史之乱前,杜甫诞生在安史之乱后。他在诗篇里大量写国家巨变。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都是豪放千丈,是唐代最繁盛的时候,诗人生活在那个时代,他浪漫主义的情怀才能充分的展示和抒发。唐代还有一首诗歌非常成功,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也是安史之乱、国家巨变,唐玄宗匆忙之间带着杨贵妃等一拨人,禁卫军一波人从长安往四川跑。侧面也写出了忠情于爱情的皇帝不多。

  《李自成》这个作品也不错,写的是明末战争,这也是一个历史的巨变,农民起义军,这个作品无论从艺术水平,写历史的展现,我觉得是大家的手笔,跟历史上写这类作品的毫不逊色,我认为这是不错的作品。

  有一些好作品,对创业史,现在对创业史的评价逐渐的回归,我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任何的作家都有局限性,我们千万不要用非常鄙视的态度来对待。如果我们读到杜甫,当年杜甫也搞科举,他到处写诗拜门子,拉关系,诗歌里你所看到杜甫的觉悟也不是很高,把功名利禄看得这么重,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他没有办法,他解决任何社会的问题,要寄托于皇上,不可能不寄托于皇上,不可能不忠君,所以这种历史的局限,所处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看到。让任何作家来超越历史,这是不现实的,恰恰是一个作家当时的思想水平,他表达的东西是沉淀了历史,是历史的真实,我觉得,这个作品才有史料的价值。现在有一个观点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们的文学界看中的是普世价值,要超越时空,这是非??尚Φ?,也是不可能的,超越历史,我们的眼界要高,要宽,要远,但是如果脱离当时的时代是不可能的,所以创业史这样的作品恰恰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农村合作化这段历史,非常真实的反应了这个历史,当时的作家肯定是以赞扬的基调来写。

  最近我看到一个东西,新加坡有一个学者写了一个东西,写到改革开放的30年。最近中央电视台播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个电视剧我从头至尾看了,这个片子比较真实的反应历史,第一次说到粉碎四人帮,这个作家其中之笔者我们通过电话联系过,黄亚洲,也是我的好朋友,他说在写的时候有一些局限,有一些事件不敢触及到。我就提到一个问题,我说亚洲,《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看了之后有一个感觉,在当时好象有两个中央一样的,邓小平是搞另外一个中央,历史重大的事件都是邓小平召集几个人就定下来了,按照我们的组织法,好像是另外一个中央一样的,看了之后给人这样的感觉,我说这是不成功的,不尊重历史。他说是的,我们也作难。这里面不易写一些高层的斗争,可能要过50年再来写。这就是历史的局限,如果看了的同志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感觉决定国家的命运就是小平同志召集几个人就定下来了,小平同志还是副主席,共产党有很多的规定,下级服从上级,基层服从于中央。我们要把作家摆在当时具体的环境中,我们不能苛求。现在来解说古今中外的历史的名著,有很多的局限,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创业史,这是非常真实的,非常成功的,非常艺术的反应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巨大变革之后的合作化。还有另外一个作品就是《暴风骤雨》,这是历史的事件,这个土改对不对?中国农民起义就是两个事情,一个是土地的问题,一个是粮食吃饭的问题,把地分给农民,农民就不会造反了。蒋经国非常清楚,到了台湾之后,台湾的经济起飞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土改开始,把农民解放出来,把土地分给大家,我们改革开放第一个事是干什么?分田到户,土地承保,极大的解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回到常识。所以这样的作品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是这样的。历史时代的生死记录。

  第七个类型,写乡愁的情结。这样的例子我不多举了,历史上关于乡愁这样的作品比较多,从唐诗宋词,比如说“低头思故乡”,唐诗写乡愁的很多。现在现代写乡愁的比较成功的是《乡愁》,当然乡愁肯定不能代表作品的最高水平,但是流传的广度、深度、范围很大。这诗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对历史、文化,对整个中国的眷恋。乡愁,往往写一种距离,余光中先生谈到你光有距离,离愁还不够,我的乡愁我个人感觉是一个沧桑感,使这个诗流传广泛的是沧桑感觉。我读这首诗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他多次这样表达。他也是幽默的人。他在毛泽东文学院贵宾室里说了一句话,他说孔子和曾子,按道理是师生关系,但是曾子不懂礼貌,把老师扔在后面,是什么样的成语?这个答案留在下课的时候讲?!究魏蠼铱鸢肝撼捎镉性?ldquo;争(曾)先恐(孔)后,编者注】。

  第八个类型,禅宗事件,因为我讲这个的时候,不一定是长篇小说,也包括中短篇小说。中国和禅宗始终有不解之缘,《西游记》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禅宗,宗教,不管是孙悟空怎么弄,怎么变,压在他头上的就是紧箍咒,万宗归一都归在禅宗,写了这么多的妖怪,这都是有趣的故事,非常吸引你。后来曾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可能大家不知道。鲁迅先生和胡适商量过,把《西游记》的八十一难加一回。到30年代的时候胡适真正的为《西游记》有了一回,是关于点播唐僧大悲,救众魔。唐僧一路想到这么多的妖怪吃他的肉,就想到佛教,把自己的肉隔成一块一块的,分给这些妖怪吃,这些妖怪很感动,唐僧正是因为诚心的救苦救难,他的肉割了之后马上长了出来,写了这么一回。这一回更加突出了佛教。2008年我去印度,我觉得搞文学的人去看一下印度,印度和中国太密切了,我到印度的一种感觉,到新德里,那次去的时候我跟一个朋友,我说印度新德里好乱,乱得一塌糊涂,贵族、豪宅旁边就是贫民窟,像狗窝一样,搭在别墅边上,但是大家共融,印度看起来好乱,其实没有那么乱,我后来开了一个玩笑,乱而不坏,交通乱得一塌糊涂,但是印度有一个东西管住他们,就是佛教,印度佛教变成印度教,印度教跟藏族佛教一样的,求来世,中国文化太厉害了,中国文化什么东西来了都可以把你改变,佛教到中国也变了,中国的佛教是什么佛教?是世俗佛教,求官、求子,求财,你许愿都是干这些事情,印度的寺院进去都要拖鞋,不能照相的,印度在这么贫穷、这么乱的情况之下不干坏事,都是信佛教。

  《西游记》说到底就是禅宗,类似这样的东西,比如说《封神演义》,把每个人封为神,把他们安稳了,进入封神榜,让你改邪为正?;褂刑剖镆灿邪诘模跷氖?,禅宗可以增加诗歌的神秘感,诗歌要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第九个类型,田园故土,这也容易成为经典。这类的作品非常多,比如说陶渊明,陶渊明写田园诗非常成功,中国第一个文学家,隐居的文学家,他写到田园的种种好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关于田园故土也非常多,李白、苏东坡等。

  这是我归类的题材,我认为这是主要的,经典作品比较成功的题材,在某种意义来讲。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第二个大问题,时代是创作的主要来源。我们的文学创作,肯定要取材于生活与时代,包括写历史的题材也结合了当时的时代,比如说写《水浒传》,如果没有农民起义的历史经历,不可能诱发作者写《水浒传》,国家不幸诗家幸,像杜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话可能只说对了一半,如果只有国家不幸的时候文学家才有幸吗?国家之幸也可以成为作家的幸事,唐宋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朝代,北宋也是最好的时代,李白、苏东坡,这种时代,一个是国家强大的时候,一个是国家不幸的时候,时代给了我们什么东西,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所以我们不能单一方面来看待题材,看待自己所生活的时代。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的题材脱离了时代的历史,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大家觉得最多的题材是什么?就是官场小说。当代,我们写这么多官场小说?更多的是市场,有很多写官场小说都成为畅销作家。官场小说到底怎么样?我个人看成功的少,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我跟小说家交流过意见,官场小说就是一味的暴露,组织部长、秘书长,一号首长,我也跟大家说实在话,我读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也读过一些,总体的感觉就是暴露,目前写得好的是王跃文的《国画》。现在写官场小说,暴露是前层次的,因为这个题材畅销,现在官场的腐败,大家都不避讳了。我身处这个位置,我也接触过很多贪官,有一些人在他在任之前也是朋友,当然我不知道他是贪官。我的老家,市委书记也是一个文人,诗歌散文写得好,读了很多书,最后进去了,他在我们那里为官清廉,也有政绩,长沙对接广州,湖南的南大门,经济很发达,建设得很好,很漂亮,原来很破烂,在他的手上起来的。后来郴州人对他有一句话,“他前四年是人,后三年是鬼”。有人去郴州写作品,你写《湘西剿匪记》,你到郴州写一个《郴州剿官记》,官场“地震”啊。他们进去了以后我们也去看过,他感慨万千。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官场小说,大家写的人有一种很表皮的,很现象的东西,没有深层次的东西,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产生这么多贪官?大家不敢写,不能触及到体制,还有很多东西,官场是一个战场,你怎么写?我不想应酬吃饭,但是你不去你是另类也不行,必须要去,如果你不去就把你当成另类,是特务。最多写一些情妇,这怎么是人性的复杂性?我觉得要有时代的特征,但是必须要往深度着想。这个题材穷尽了?没有。官场就是一个社会,哪里穷尽?没有,关键是你怎么写。

  取材,一个是从生活中来,一个是从时代的特征来选取。如果你脱离这个时代,仅仅想你自己那一点小感受,小感觉,也可以玩文学,但是玩不出什么名堂。

  最后讲一个问题,文学创作,我们应该关注的三大题材。我认为有三大题材值得我们关注的,这是文学作品接触得不多,我跟大家一起来商量。一个是环境与人,现在有一部分作家涉及到这里,比如说有一些作家做这个方面写得比较多的,徐刚,他写诗的,后来写一系列的,山河、水系、森林,很多人把他归类为环保的?;肪秤肴酥档梦颐枪刈?,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是一体的,讲到这个问题,最近我看到有一个资料,台湾有一个学者叫做钱穆,韩少功在汨罗,我有一次去看吧,他说我们要关注钱穆的东西,他谈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不断的从中国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他思考了一个问题,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说我们跟西方的文化恰恰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西方文化里面叫做一分为二,天人分离,大家有兴趣你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问题,他甚至认为西方文化现在已经趋于没落期,西方文化的指导之下,这个世界变得很乱,要30年河东40年河西,整个世界逐步的要走向向东方靠拢,东方文化的重要点就是“天人合一”。西方文化是这样的,西方人天就是天,人就是人,天赋人权,人要打破一切的束缚,人要向往自由,万物皆备我,人是世界的主宰,而不是天是世界的主宰,所以一切为了人。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无度的开发,资源的争夺很厉害,我经常跟一些人争辩一些事情,有一些事情不是我们争的,按照争争也无妨,比如说好多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战争,这些战争干什么?是价值观念的不同吗?价值观念的不同仅仅是一个借口,说到底就是经济,现在世界资源越来越少,陆地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就伸向海洋。美国喜欢管事,世界上没有一个世界警察不行,但是你查处一个地方,没有管好,搞乱了,阿富汗、伊拉克搞乱了,你就走了,结果那个地方的民众受害,这背后就是经济利益,有人跟我说现在是森林哲学,弱肉强食,西方在这个文化指导之下,一切为了人,这种无度的享受,无度的开发。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站在更大的范围思考一个问题,好像跟文学作品无关,可以提高你的眼界,你想一个问题,我们在迪拜盖了一个七星级的酒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跟世界绝大部分的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盖一个七星级的酒店?这个人使用世界的资源有多少?占有的资源有多少?这些问题难道是以人为中心吗?值得我们作家思考,我们要想这些问题,资源无度的开发。我2005年到欧洲跑一趟,欧洲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莱茵河臭水河、污水河,需要200年才恢复,有一个文化的影响,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根本区别,这个世界上东方文化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包括古埃及、巴比伦,西方文化是以欧洲为中心,这两种文化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环境与人的关系,在中国东方文化,文化的思想,文学对于世界,我们有的时候想得很简单,我们文人也在一起聊,人要那么复杂干什么?基本的解决我们的温饱,大家和谐一点,我们祖宗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在逐渐的忘记。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过来,环境破坏很少,慢慢的随着西学东进,高铁没有风景,一闪而过,什么也没有,没有风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从广州到长沙这一路有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得到一些东西,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作为作家来讲,失去的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用脚来写文章,需要走在生活的大地上去,不能坐飞机,坐高铁。

  中国文化的东西,我念钱穆的一段话“近百年来,世界人类文化的所宗可以说全在欧洲,近50年欧洲文化近于衰落,再往下,此下不能为人类文化向往之地,可以说最近是人类文化的衰落期,往下世界文化又将何所向往呢?就是今天人类最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以过去文化之兴衰,研制概之,西方的文化已经衰落,不容易兴起,而中国文化则屡匐屡起,连绵数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就能够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而且又能够与天和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以为中国文化之归结,恐怕又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轴,此事含义广大。季羡林他非常赞同钱穆的观点,他也有一段话,我念给大家听,“东方文化是合二为一,西方文化是一分为二,在处理人和自然方面根本对立,西方的文化是征服自然,东方的思想就是滋长自然,万物浑然一体,西方文化从大自然中精密索取,东方文化就是和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在这个基础之上有限于自己索取”。人与环境的问题是我们当下作家,题材里有非常广泛的天地,有博大的内容,是值得我们作家去关注、去开掘的。

  第二个是科学与人,我也不偏激的说一些东西,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科学,这是非常偏激的观点,但是大家都非常倡议科学。我个人认为到了一定的时候,灭绝人类的就是科学,人类自己创造的科学可能消灭于人类。飞机两个小时到了北京,这是科技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我们看看这个世界,我们放眼这个世界,现在我们文学作品里涉及到的科学与人这个话题,这类的作品很多,湖南有一个作家,张扬,他的作品叫做《第二次握手》,这个作品当年是以手抄本流传,前些面作品进行了修订,他跟我是好朋友,他跟我交换了很多意见,在修订本里他说到《第二次握手》的女主人公叫做丁洁琼,这个人实际上是他的舅妈,这个人曾经是美华裔科学家,唯一的曼哈顿科学家,就是研究原子弹,核工业。我们知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了两颗原子弹,一个是日本广岛,日本投降了,全面无条件的投降,但是广岛是多少人?是以四五十万人的生命作为代价,影响是好多年无法恢复。张扬的作品就涉及到这些东西,写了这段是重新补进去的,就是写科学。他是为投弹叫好的人,这两弹投得好,如果不投这两个弹的话世界会死更多的人,这是美国报复性的,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但是投下去死的是无辜的人。如果没有这粒原子弹,日本投不投降还是个问题。原子弹、氢弹肯定往向上发展,现在有一个制衡的理论,你有,我有,他有,大家都不敢动,现在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制衡的办法。杨振宁几个人在北大的对话,对话里非常精彩,但是有一个观点我不同意,杨振宁说科学关心物,文学关系人,科学家之关心物,很多科学家是研究物品,研究武器,武器是伤人的,而且伤人是一堆一堆的。我们作为作家要思考这个问题,要在大范围,站在世界的高度,尽管我们无法回答,无法解答。作家有一个天生的职能,批判性,要有这样的严管,批判的眼光、职能,当然这种批判不是写一篇论文,喊一句口号,但是可以进入到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当我们有这样的思考的时候,有可能成为文学作品的元素,我是这么想的。老子思想、庄子小国寡民,无为,就是幽闲的生活,没有竞争,没有斗争。

  第三精神与人,我个人认为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整个人类曾经达到的精神高度,但是到现在随着科学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进步,但是人类的精神退步了,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十大思想家,近现代没有一个,全部是古代人,思想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精神高度。孔子,这是排名第一的,这是中国人值得自豪的。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博学的人物,物理学的起端从他开始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第四是意大利的哲学家阿贝那,他主张把财富平等,他有一个观点,放高利贷是不对的,不能放高利贷,比如说我借给你,时间不能创造财富,他对财富的认识,西方第一次提出财富的平均。时间是上帝给的,不是你我之间的。我在省政府开一个会,基督教的教主在那里,跟省政府要一个钱,钱不多,几万元,省领导说,这个钱要监督啊,我们有上帝监督。我觉得上帝监督比纪委监督更好一些。第五是日学说的哥白尼,第六是培根,第七是牛顿,第八是伏尔泰,第九是康德,第十是达尔文。这十个全部是16世纪以前,后面就没有了。我认为人类的精神退休干部,不产生思想,不产生精神,而只产生财富。所以这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如何再创造人类的精神高度?现在我们退步了,我们不如古人了。举一个例子,中国人自古以来在义和利上,重义轻利,现在怎么样?在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商人重利轻别离,满脑子都是钱。现在财富高于一切,现在是精神的矮人,财富的巨人,这是国家的隐忧,我们作为作家要敏锐的感受到这些。

  这是我个人的粗显想法,拉拉扯扯的跟大家一起商讨、交流,很不成熟,谢谢大家耐心的听我讲。谢谢!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