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 张贺 郑海鸥 王珏 时间 : 2023-06-12
分享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の幕妥匀灰挪母叨戎厥?,目的是提高全社会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ひ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五彩斑斓的文化遗产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延绵后世、惠泽人民,文化遗产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薄爸谢判愦澄幕泻芏嘀匾兀餐茉斐鲋谢拿鞯耐怀鎏匦浴?。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毕敖阶苁榧鞘贾涨9易爬肺幕挪;ご?。
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到广东潮州广济桥;从山西平遥古城,到甘肃敦煌研究院;从陕西西安博物院,到广西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北榧叭?,考察文化遗产,探寻文明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ご泄ぷ鞯囊幌盗兄匾凼觥⒅匾甘?,为新时代传承?;だ肺幕挪该髁饲敖较颍峁┝烁咀裱?。
在陕西,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p>
在青海,总书记勉励非遗传承人:“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p>
在山西,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し旁诘谝晃?。”
…………
我国文化遗产?;すぷ鞣苏感碌囊灰常詹卦诓┪锕堇锏奈奈?、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曾经,很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或年久失修,或面临“一拆了之”的风险,或被建设性破坏……
如今,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潮州古城留驻岭南文化穿越时光的精魂,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
?;さ谝?、合理利用,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すぷ鞯囊饧?,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非遗保护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关于实施革命文物?;だ霉こ蹋?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长城?;ぷ芴骞婊访魅烦こ潜;の抻岢衷幢;ぁ幕挪;すぷ鞯乃牧喊酥欢贤晟?。
文化遗产?;すぷ鞒尚灾?/p>
文化遗产数量大幅增长。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
非遗人才队伍稳步增长。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
文化生态?;でㄉ杷忱平I枇?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で?,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国文物基础数据更加全面准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完成,10815万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得以摸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すぷ鞯哪诤战シ岣弧=跣宕蟮厣?,文物古迹粲然可观,文化遗产多姿多彩,一幅古今辉映、灿烂辉煌的文化长卷徐徐展开……
“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如何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文化情怀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だ煤臀幕挪;ご?,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p>
清晨,满河朝霞,舟楫如织;入夜,桨声灯影,枕河而居……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逾2500年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沉浸在美妙风光中的人们很难想象,大运河一度面临挤埋填占、生态污染等诸多困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ご欣霉婊僖贰冻こ恰⒋笤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央和地方整体规划、有序推进,一条“文化玉带”串联起沿岸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沿岸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万里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像一条巨龙蜿蜒于中国北方大地,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九曲黄河、万里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向前,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造就了千年文脉。
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址遗迹,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扎实推进,一批建设?;す婊嗉坛鎏?,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实施,一批重点建设区示范先行,中央和地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不断夯实,?;ぷ纯龀中纳疲估勒故舅郊筇嵘?,宣传教育功能日益彰显,综合效益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不断拓展。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2021年6月18日,首都北京,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时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开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短短两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火热的红色新地标。
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圆满收官,吉林、河南等16个省份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17个革命文物?;だ闷ぷ鞴婊姹嘀疲谝桓龊宋淦餮兄苹鼐芍饭こ趟忱凳?,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湘江战役旧址等40多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抗美援朝、红色标语等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有序开展。协同开展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专项调研核查,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红色草原”名单,100家博物馆、纪念馆列入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的独特价值持续彰显。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さ闹С趾头龀?,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各个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非遗?;さ目蚣芟孪嗷ソ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非遗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和纽带。
“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p>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乌江上游六冲河畔化屋村。
贵州毕节黔西市的苗族村寨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如今,黔山秀水游人如织,2022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化屋村特色苗绣等产业发展。苗族姑娘们飞针走线,山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95后绣娘、苗绣蜡染非遗工坊负责人杨文丽自小接触苗绣。她曾在外打工,“看到非遗越来越受到关注,几年前选择回到家乡,重新做起苗绣?!?/p>
杨文丽不断开发设计新产品,紧跟时尚潮流,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她说,“非遗工坊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收入已超60多万元,带领60多位农家妇女开启新生活。还有更多年轻人看到希望,纷纷回到家乡、走进工坊……”
目前,全国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
非遗传承,要在传人。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推动非遗项目发展振兴,焕发新的光彩;从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搭建传承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到非遗购物节等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近年来,传承人视野不断开阔、素养不断提升,助力非遗以日益精彩的形象,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物?;と瞬哦游榻ㄉ枰踩〉没?,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如今,敦煌研究院拥有了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人才涉及化学、地质、环境、生物等近20个领域?!倍鼗脱芯吭合喙馗涸鹑私樯堋?/p>
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遗产?;な乱嫡诖丛煨宰?、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故宫的朝珠耳机、国家博物馆的棒棒糖礼盒、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渐入佳境;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薄肮餐鼗ず萌死嗟奈幕灞妥匀徽浔Γ贫菇ㄈ死嗝斯餐濉?。
一杯清茶聚知音。今年“国际茶日”前后,在全球多个国家举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吸引海外民众积极参与。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文艺表演,“圈粉”无数。
以茶为媒,跨越国界,拉近友谊。去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说:“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历史悠久。茶文化里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的内涵,在历史上被多个国家和民族吸收、接纳。中国茶遗产项目促进了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在全世界的发展,见证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p>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日益成为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场所。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故宫博物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拓宽中国声音的音域,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2018年末,柬埔寨暹粒。3位中国文物?;ぷ掖蛹砥艺幕胍帐醮蟪寂砣衲仁种?,接过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近年来,中外联合考古渐成规模,跨国文物?;ず献髟悼梗奈锝鼍痴估酪觳史壮?,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八屯醮钡攘仙瓯ǖ南钅砍晌贫拿鹘涣骰ゼ闹匾逑?,“中医针灸”“太极拳”等项目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当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让金发碧眼的观众连连惊叹,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进入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认同、自信与骄傲,正凝聚成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